打印

发展新能源轿车中国的眼光应该更长远些

    日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柴油轿车发展建议书》,呼吁政府鼓励和支持柴油轿车的发展,并号召企业努力提高柴油轿车的技术水平,希望用相当部分比例的柴油轿车来取代汽油轿车,以节约能源。
    从总体上来看,现代技术的柴油轿车与汽油轿车可谓利弊互见、各有千秋。如果仅仅只是从“节约资源”这个方面来比较,柴油轿车的确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从中短期来看,发展柴油轿车确实能够缓解一些能源短缺方面的问题。但是,站在汽车产业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上看,大力倡导发展柴油轿车是否仍嫌短视呢?
    汽油机与柴油机都属于内燃机。它们的不同之处是:燃油使用不同(一种用汽油,一种用柴油)、点燃的方式不同(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结构略有不同(汽油机有点火系统而柴油机没有)、性能上略有差异(柴油机低速扭矩强劲、震动及噪音较大)等等。至于做功的原理,两者是完全一样的:它们都是依靠燃油在压缩的气缸内“爆燃”,从而推动活塞往复运动,活塞又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从而给汽车供应动力。
    物理学有一个基本定律,叫做“能量守衡定律”。燃油在内燃机里面燃烧做功的过程,当然也遵守这一定律。那么,燃油燃烧所产生的能量当中,有多少转化成了汽车的动力呢?根据测算,大约只有30%左右!另外有约40%的能量(也就是热量)随尾气排掉了,还有约30%的热量被缸体吸收后传导给了冷却液,再经过散热器扩散到了空气中。由此可见,无论是汽油发动机还是柴油发动机,其能量转换的效率都非常低。更不用说它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了。
    不知道是因为对石油资源前景的悲观,还是出于对内燃机固有的能量转换效率低下的不满,或者是对内燃机污染环境的担忧,早在十多年前,各大汽车巨头们就纷纷开始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投入巨资进行研发。虽然也研究出了不少成果,但在“电池技术”这个关键性的瓶颈问题上面,却一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从上世纪末开始,丰田公司推出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概念。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丰田终于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商业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迫使通用汽车等汽车厂商也加入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竞赛。不过,从丰田已经商业化的混合动力汽车情况来看,虽然其具有排放较低、燃油经济性较好的优势,但由于使用了一些复杂的技术,导致成本较高、售价偏贵。因此,混合动力汽车能否最终取代传统的汽、柴油发动机而成为汽车动力的主流,现在还无法定论。
    欧美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所以他们的汽车工业基础好、水平高;日本的汽车产业能够后来居上,是因为他们坚持的“小巧省油”的产品理念,并正好赶上了石油危机这一历史机遇;韩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则得益于美、日在冷战思维定势的指导下给予的技术和市场扶持。中国的汽车产业要想在列强们不怀好意的环伺之下后发制人,还能靠什么?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各主要部件的技术几乎都达到相当水准。唯一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地方,恐怕就是动力部分了——毕竟地球上蕴藏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至于混合动力汽车,它只是燃油经济性较好、排放更低而已,仍然离不开石油。因此,既使混合动力轿车全面取代汽油车和柴油车,那也只能将石油枯竭的时间推迟几年而已,最终它仍然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有鉴于此,如果我们只是在传统的柴油发动机技术方面亦步亦趋,或者囿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丰田思路,我国的汽车产业恐怕难有出头之日。令人欣慰的是,国内也有企业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做着孤独而坚韧的努力。但在旁观者看来,由一两家家底并不富足的民营企业开拓这一艰巨的技术工程,颇有点看儿“愚公移山”的感受。笔者并不反对《中国柴油轿车发展建议书》,只是觉得似乎还应该有一些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发展思路而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