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发改委调研员: 资金短缺是民企造车最大障碍

    面对民企纷纷退出汽车产业,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李万里调研员认为:资金短缺民企造车的最大障碍。

  李万里指出,国家曾对诸如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等这几年过度投资较为严重的几个“热行业”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弄清这些行业的高增长究竟依赖于谁的钱,为宏观调控做准备。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判断,这就是这几个行业的大量投资所依赖的还是银行,用的大部分是国家的钱。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以及其他调研得出的结论,才有去年银根紧缩政策的实施,给这几个行业强行降温。

  缺乏银行的支持,民企要在“花钱如潮涌”的汽车行业里坚持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总结说民企造车要过“三道坎”:“政策坎、资金坎和技术坎”。但总的说来,都是一个“钱”字。

  “政策坎”主要是靠钱构成的。民企进入汽车行业不外乎直接进入和借壳进入两种。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新建乘用车、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应包括为整车配套的发动机生产。新建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15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品水平要满足不断提高的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要造乘用车,直接进入至少得要35亿元的投资,其中至少得有13亿元的自有资金。这对现在任何一家民营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而借壳进入的通道也已被彻底封死,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不得向非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个人转让汽车、摩托车生产资格。对于该政策颁布前进入汽车行业的民企来说,借壳支付的费用以及处理原有企业的财务问题,也是一笔大开销。

  “技术坎”虽然要涉及到技术积累和人才问题,但前期的购买技术、招揽人才,以及中期开始的建设研发力量和人才培养,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对那些已经进入汽车行业的民营资本来说,维持庞大的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的花费也不菲。与庞大的资金支出相比,民营造车者刚刚起步的销售收入显得微不足道,后续资金往往很难跟得上,那么最后的结果选择退出也就在所难免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