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汽车”解读

    2004年中央经济会议于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据记者了解,很多企业近段时间以来都在逐字逐句地研读中央经济工作文件。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中央精神,本期我们找到了两位权威专家,就文件中与汽车产业息息相关的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科学发展观

    “会议指出,这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仅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全党同志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要指导思想的认识,……,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时,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工作部署,有很多新的起色。”

    庞元正: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个根本性要求。

    这些年来,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反映出经济工作的不少方面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特别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标志我们过一进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既是我国的“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现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国在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的正确战略选择。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过去的奢侈品将转化为居民的必需品。比如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私人购车将出现爆发性增长。目前,中国已整体迈入汽车进入家庭的门槛,而在北京、广州、天津等大城市,则基本达到爆发性增长阶段(天津市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有关负责人预测,十年后中国汽车保有量能达到1亿辆。

    关于宏观调控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党同志要站在维护好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自觉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妥善处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庞元正:2004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取得显著成绩。

    这次宏观调控,汽车从去年70%的增长率一下子跌到现在的18%,所以,业内有关人士对宏观调控心存疑虑,心有余悸。其实,这种看法有片面性,是完全不必要的。1993年到1998年的宏观调控持续的时间最长。汽车工业的产量长期徘徊在一百多万辆。进入了1998年直到2002年,国家实施扩张性政策,汽车工业持续了快速增长。这次的宏观调控,是在汽车工业连续3年的高速增长后进行的,通俗说法是点刹车,对汽车产量和生产的格局发展了重大的影响。宏观调控国家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的手段来看,如果我们踩准点,就可以很顺利地发展。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汽车产业经历多次的宏观调控,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进行宏观调控,是任何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宏观调控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宏观调控必须要在市场规律前提下进行,只有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才更能体现宏观调控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否则更多运用行政手段,就不符合市场规律。另外也会授人以柄,给国际上一些不承认我们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反倾销和限制进口配额的理由。我们一定要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

    我们也应当看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制约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性和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这就表明,我们仍有必要着力抓好宏观调控,否则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那样的话,就不得不花费更长的时间、采取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付出更大的代价。

    明年要努力搞好宏观调控,需要注意和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重点;进行宏观调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既要坚定自觉地贯彻执行中央进行宏观调控的战略决策,又要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搞“一刀切”。

    第二,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运用好价格、税收、利率、财政贴息等经济杠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注意克服市场本身的缺陷。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又保持经济运行的平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把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

    关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影响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着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庞元正: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造成系统功能的内耗,只有通过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实现系统的功能优化。中央反复强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措施。”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从生产力方面看,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城乡结构的调整;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分配结构的调整。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幅度降价,我国汽车市场的“井喷”行情终于宣告结束,汽车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更为理性的阶段。伴随着这一变化,可以预见中国汽车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大洗牌时代将迅速到来,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这虽然有些残酷,但却是中国汽车业必然走向。

    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汽车产业属于规模经济。但我们汽车行业“小、散、差、乱”的问题还是较为突出的,汽车整装厂有120多家,集中度过低,规模效益自然不会高。虽然号称“汽车大国”,其实产量也不太大。我国全部整车只相当于一个中等国际汽车集团的规模,而这其中还包括了近四成的资产与超过五成的利润为国际汽车集团所有。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大集团、大企业的竞争力,我国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汽车集团,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推进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

    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还要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这是汽车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坚持的方向。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汽车行业在结构调整中,应当把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作为重要的任务。这是一个既关系到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也是关系我国汽车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问题。

    关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新形势,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要大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

    王志乐:前几天正好是我们加入WTO三周年,到3年这个时候,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卡。

    关于汽车业,实际上在我们加入WTO前,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毫无疑问,引进外资对中国汽车业是有好处的,可以使我们的产业竞争越来越充分。这个竞争其实主要体现在外资之间的竞争,虽然我们的自主企业还未成长为竞争的主角,但比过去的状态已经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了。看什么事情还是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限度地开放,本意上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企业,但同时客观上也保护了已经进入的外资,把它们在垄断下的那些坏毛病全都接过来了。过去是我们的国企垄断,然后又发展成外资垄断了,这种垄断主体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我们行业落后的状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国际化程度。两个方向,一个是进一步“引进来”,一个就是“走出去”,这两个方向的国际化。中国的市场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投资是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中国人不把它看成是全球的一部分也没用,因为人家已经把中国定位为最有潜力的一部分了。

    先说“引进来”。我们企业的竞争力不如外国公司,资源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缺乏。技术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化到产品内的技术,另一部分是进一步创新的更新能力。我们现在采取的就是拿市场、廉价劳动力换资源的方式。事实上,我认为80年代时,我们放开就好了,不要局限于“三大三小”,跨国公司为了得到市场,早就把技术或车型拿来了。所以我为什么特别肯定东风日产合资,因为它是一种系统的交换,是一种产业链的交换,在这种平台上,一定程度上能引进一种中国比较缺少的资源。所以这是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有利条件。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指的是由过去零打碎敲的项目引进到整个产业链的引进。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引进以后,如何整合资源,我们现在比较缺整合资源的能力。吸纳资源很容易,只要有钱就可以去买,但你能不能消化?第三步,整合以后还要更新,这方面能力更缺。提高外资质量,并不一定说给你高额的外资,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你再比如说,有些地方政府也重视利用外资,但把外资整合到错误的发展战略中去了,拼数量,高投入,高消耗,用大量的土地换外资进入。外资是个好东西,运用得好,促进发展,运用得不好,则是粗放型增长的不利因素。我认为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主要是指要注意上游的研发这一块,下游的营销、汽车金融、售后服务这一块。外资应该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外资,这当然会比一个加工环节发挥作用要好。

    第二个方面是“走出去”,现在批评汽车工业这么多年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应该说是过去“引进来”只重硬件,不重软件;重引进,不重整合和消化造成的。还有一个因素是,我们没想到我们要出去,如果想到了,对自己的要求就不是现在这个情况。我觉得不但要让外资进入中国,还得继续让外国的原装汽车进来,让其与中国合资的车再次进行竞争。应该把“走出去”作为推动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走出去”两个途径,一是靠产品,二是靠收购。今年上汽收购双龙,正好我去韩国访问,在台上演讲完毕后,一个韩国人质问我:“我认为双龙不应该卖给中国人。你们中国人来就是想买我们的技术,因为我们的技术比你们先进。技术被你们拿走了,我们怎么办?”这个事情说明什么?外国人并不认可中国,他们觉得心理上不舒服。但实际上这是我们中国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