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争抢最后发展良机 中国重汽展开大吨位竞争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上周又收到一份邀请函:中央下来调研国企重组的工作人员到济南考察,请他介绍使重汽集团起死回生的经验。三年之内,重汽集团从背负70亿元债务到实现利税10亿元、跻身全国500强企业。

  这位前济南市副市长、现济南市市委副书记向《财经时报》阐述了重汽集团的重组思路:“重汽重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套餐方案,不仅有起死回生的经营善法,还包含了买壳上市、海外上市等诸多资本策略,更埋下了合资沃尔沃、换血斯太尔技术等多处直接冲击产业格局的伏笔。

  徐图国内霸主地位

  “重组小鸭电器,进入资本市场,对重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纯济说。

  最近,重汽集团扩张脚步走得紧锣密鼓:重汽集团在2004年2月完成重组ST小鸭(000951,更名为“中国重汽”),实现旗下主产业卡车公司的买壳上市,开始拥有第一个资本市场融资平台;3月11日,潍柴动力(2338,HK)在H股上市,融资额达14亿元人民币;卡车公司的定向增发,已进入证监会的试点考察阶段;3月底,重汽集团与沃尔沃合资生产的第一辆重卡下线,沃尔沃卡车开始落地中国;重汽集团与沃尔沃、一汽合资生产用于重卡的沃尔沃发动机,在济南的生产基地也即将破土动工。

  重汽集团的产销,目前在国内的重型载重汽车市场占第三位。与前两位的一汽和东风相比差距较大,但他们的产品在15吨级以下居多,15吨以上的产品重汽集团占有市场优势。瞅准重汽市场井喷之前的空档,2010年以前,重汽集团要夺取国内第一重汽生产商的市场份额,跻身国际重汽销量十强企业排行榜。这意味着:在8吨以上的重型汽车销售领域,目前占全国市场份额9%的重汽集团要超过目前占全国市场份额30%以上的一汽、东风两大集团;在20吨以上的重型汽车销售领域,重汽集团要达到年销量10万辆的水平。

  “今年的3万辆是个坎。3万辆是亚洲的洲际水平,5万辆是国际水平。奔驰、沃尔沃年产量也就是8万到10万辆,当我们达到10万辆时,进入世界前五名都是有可能的。”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王东辉说。

  三年重组的铁算盘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有一个坐标系,是马纯济2001年“受命于危难之时”即定下的时间表:“一年持平,两年盈利,三年发展”。

  2000年,原中国重汽集团面临亏损倒闭。在众多重组方案中,马纯济提出的思路引起了中央企业重组调查组的重视。当时,马尚为济南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曾经在当地几个濒临倒闭的国企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重汽集团的重组方案,最后定为山东、陕西、四川三家分立,中国重汽集团下放地方,以济南汽车公司(济汽)为基础,拥有斯太尔发动机的垄断技术和斯太尔技术及品牌的主要生产资源,但是同时须承担原中国重汽留下来的70多亿元债务。

  2001年,马纯济来到重汽时,这个企业已经停产多日,发不出工资。他上北京出差,向财务公司借款,账面上只趴着几百元钱。

  为了争取核销债务,马纯济七次叩响最高人民法院的大门,终于要到政策。最高法院对重汽集团启动司法保护,前后五次,令重汽的债主们偃旗息鼓,不再通过司法程序讨债。同时,央行出面将150多家债权人的债务核销了30亿元,加上政策性的破产费用,一共减免了60多亿元,只剩下财务公司的20多亿元银行贷款。

  背负20亿元的债务,重汽集团不能再大举借债,马纯济从银行申请了1.5亿元贷款贴息,开始了自救之路。“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生产”。

  马纯济在重汽集团厂房里转悠了很多次,发现这个千疮百孔的企业里其实藏着很多宝贝。公司里停着几千辆滞销的车,有的已经破损不堪,那么多好钢材白白搁在那里。瞒着工人,他把这些车卸了当钢材卖,用于维持日常生产。原来位于济南市区内的厂房,他统统卖掉土地使用权换了现金,仅仅桥箱厂就卖了2亿元,生产基地则搬到地价便宜的郊区。有一个厂的地下就是煤山,储藏量足够卡车公司用半年。

  财务管理上,老国企弊病百出。王东辉举了个小例子,市场价几毛钱的气门芯,过去重汽的采购成本可以花到7元钱。

  “以前造2.8万辆车,要卖到10亿元才能持平,因为成本高。光财务费用就要花去六七亿元。现在,财务成本只需要1亿元。所以我们的价格能降低一点,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了。”王东辉说。

  营销环节上,以前重汽集团只有自销模式,集团养着1000名销售员,一年只能卖出2000多辆车。营销模式转型之后,整车以经代销为主,集团只设销售公司,直接面向经销商和改装厂。

  “3万辆的销售目标,要建成5万辆的营销网络。”马纯济定下这个目标。现在,576家特约经销商、127家改装厂、54家4S店、250家维修服务站,每年可承担3万辆以上的销售。

  生产车间、总装厂引进“一线通”计算机系统,进行订单生产。入库超过10天没能销售出库的订单车,均通过转库程序进行转库,使订单车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重汽同时正在尝试零库存管理,即集团公司腾出库房,零部件供货商租用库房,并将货发到此处,整车厂根据订单到库房取件,然后再付款。

  “如果没有需要特别采购的特殊配置要求,一般从下订单到出货3天就能完成。组装一辆整车需要9至10分钟。”重汽集团济南卡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忠和说。

  重汽集团生产2万辆重型汽车的利润为3亿元左右,利润率约为1.5%。售价20万左右的斯太尔车,制造成本约为14万元。

  “今年钢材涨价,有的特钢品种一个季度涨了30%。因为钢材涨价,我们造一辆车要多花3000元成本,3.5万辆就是1亿元。所以,产量上必须上规模。”据产业负责人分析,在平均利润率摊薄的情况下,重型汽车产量到2万辆以上才能持平。

  与三年前相比,重汽在重型卡车的市场占有率整整提高了一倍。与此相应,2001年1月18日,在原重汽废墟上诞生的中国重汽,当年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在连续多年亏损后首次实现持平。2002年,重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109.7%,资产负债率下降到70%左右,实现利税5.02亿元。去年,重汽集团销出2.6万辆车,销售收入达155亿元,利税11亿元,纯利3亿多元。

  行业变局在即

  刚刚“翻身”的重汽集团,其实已经被业内视为重型汽车的第一集团。20吨以上的重型汽车市场份额中,重汽集团一直占到全国销量的60%以上,却为何在产业扩张上走得如此急切?

  “这两年是中国重汽市场混战之前最后的发展良机。”重汽集团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倪桂祥对本报记者说。

  通观整个重汽行业,狼烟四起,外资、民资、国企正忙于圈地:东风与日产、雷诺的合资刚刚搭起股权框架。一汽虽有与沃尔沃合资造重型汽车的意向,毕竟还未开始正式谈判,而重汽与沃尔沃建立总装合资厂已谈了9年才终于成功。北汽福田欲引进奔驰重型汽车技术,双方谈判确在秘密进展中。

  来自民企的威胁也在日益加大。当年中国重汽下放地方分成山东、四川、陕西三家时,川汽和陕汽带走了斯太尔技术和品牌,尤其是变速箱的垄断技术,后来湘火炬(600549)通过购入陕西法士特齿轮厂,以及重庆红岩陕汽部分股权,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完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整合。湖北三环、春兰汽车等资本亦投入重型汽车的整车生产,起步虽晚速度却快。

  据统计,目前在重型汽车制造领域,整车厂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只在1%-2%,全国市场销量近三年一直在23万、24万、25万辆徘徊。今年一季度,全国重型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3.79%。然而,从今年行业形势来看,各路资本造车势头有增无减。由于中国的高速公路、物流运输、基础建设、房地产建筑等行业正处在高增长时期,带动了重型汽车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步入2004年,重汽将全面实施四大战略——技术领先战略、市场区域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在借助两大上市公司打通国内和国际资本渠道的同时,合资公司华沃的正式运行,重汽财务公司的重组,都为中国重汽的大发展提供了推动力。”马纯济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